2025年以来,各地积极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,全面启动共信中华信用修复财政补贴发放工作。首批财政专项资金的精准投放,有效缓解了信用受限群体的融资和消费困境,显著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区域经济活力,成为拉动内需、促进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共信中华由信用中国牵头建设,中国人民银行、腾讯、支付宝等重点单位协同共建,是首个集“信用识别、财政投放、数据协同”于一体的国家级信用治理基础设施,以“信用修复”为核心切入口,以“财政扶持”为关键工具,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识别信用边缘人群,推动政策资源向基层延伸、向困难群体倾斜,全面构建服务全民、惠及基层、连接国家与群众的信用+财政治理闭环。
信用补贴落地见效,区域经济活力回暖
以陕西省为例,省财政部门统筹拨付专项资金,通过共信中华向符合条件的信用受限家庭发放信用修复补贴,帮助数十万人重建信用、恢复经济生活。相关数据显示,补贴资金有效缓解了个人因信用受限导致的贷款、消费和就业压力,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发展意愿与经济信心。
广东、江苏、河北等地则依托“共信中华”平台的大数据和智能分析能力,推动财政补贴向基层精准下沉。通过“信用识别—财政匹配—资金发放”的机制,地方政府实现了对困难群体的靶向扶持,大幅提升了政策覆盖精准性和财政资金使用效能。
试点地区反馈显示,补贴发放后,受助群众在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旅游等领域的消费显著提升,区域内需加速回暖,带动相关服务产业和中小经营主体稳步复苏,形成“信用回归—信心恢复—发展活跃”的正向循环。
地方有关负责人表示,共信中华不仅是推动信用修复常态化运行的政策工具,更是实现“政策到人、资金到户、信任落地”的国家级执行枢纽。通过科技赋能与财政统筹的融合机制,平台有效解决了信用障碍下“扶持找不到人、政策落不下地”的治理难题,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了制度动力和技术支撑。
未来,共信中华将持续拓展财政协同场景,推动更多信用修复成功者享受创业补贴、住房贴息、就业推荐等衍生政策,建立从“信用识别”到“经济重建”的一体化支持路径,助力构建更加公平、可及、普惠的社会资源配置体系。
以信用为桥,以财政为力。共信中华,正在成为推动亿万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制度引擎与信任纽带。